A股全天成交额突破1.2万亿元,较前一日骤增522亿元。这场突如其来的放量上攻,既暴露了主力资金的急迫心态,也揭示了市场正在发生的深层结构变化。
一、量能拆解:谁在跑步进场?
- 北向资金:单日净买入189亿,创年内第二高,重点加仓半导体(中芯国际+7.2亿)、新能源(宁德时代+5.8亿)
- 两融余额:单日增加153亿,杠杆资金主攻券商(中信证券涨停)
- 神秘托盘:沪深300ETF尾盘出现10亿级买单,疑似国家队护盘
二、放量背后的政策催化
- 地产连环拳:杭州全面取消限购后,万科A罕见涨停
- 科技新叙事:国资委启动“人工智能+”央企改革,中国软件成交量暴增3倍
- 汇率助攻:离岸人民币单日升值300基点,外资风险偏好回升
三、隐患与机会并存
- 过热信号:
- 证券板块成交占比突触15%警戒线
- 微盘股指数跑输大盘,显示资金向头部集中
- 布局窗口:
- 低市盈率(<10倍)国企单日平均涨幅4.7%,估值修复持续
- 科创板50量价齐升,芯片ETF份额创历史新高
四、决战5月的关键逻辑
历史数据显示,A股5月放量超500亿后:
- 短期:次月上涨概率68%(2019年来数据)
- 中期:需观察量能能否站稳万亿/日,否则易成脉冲行情
当某百亿私募掌门人深夜发文“这次不一样”时,投资者更应警惕:放量只是开始,能否从“突击战”转为“持久战”,取决于经济数据与政策落地的真实成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