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候蚯蚓结
二候麋角解
三候水泉动
传统节气
冬至,又名“一阳生”,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,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。
冬至俗称“数九”、“冬节”、“长至节”、“亚岁”等,早在春秋时代,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,测定出了冬至,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,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~23日。
据记载,周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,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。由周到秦,以冬至日当作岁首一直不变。至汉代依然如此,《汉书》有云:“冬至阳气起,君道长,故贺……”也就是说,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。
古人认为自冬至起,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,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,是大吉之日。因此,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、家庭聚餐等习俗,也往往出现在冬至。
冬至又被称为“小年”,一是说明年关将近,余日不多;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。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,盛于唐宋,并相沿至今。
三
一侯蚯蚓结:
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,此时阳气虽已生长,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,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;
二候麋角解:
麋与鹿同科,却阴阳不同,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,所以为阴,而冬至一阳生,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;
三候水泉动:
由于阳气初生,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。
北方吃饺子
老人常说“冬至不端饺子碗,耳朵冻掉没人管。”
古时候,人们为了取暖,将面粉做成耳朵似的“娇耳”,吃过之后浑身暖和,耳朵发热,冻伤的耳朵就慢慢治好了。后来,饺子就变成冬至必不可少的“节日饭”了。
小时候不明白冬至为什么一定要吃饺子,等长大了才知道吃的是团聚,吃的是亲情,是对新年的期盼,是一份对来年美好向往的愿景。
南方煮汤圆
在南方,人们会在冬至这天吃汤圆,汤圆白白圆圆,寓意团圆、圆满,民间有“吃了汤圆大一岁”之说。
这一天,一家人聚在一起,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,哪管天气寒冷、风雪凛冽,只要心在一起,就是无限温暖。
对于身在外地的朋友,冬至,是淡淡的乡愁,是浓浓的家乡味道,是回味小时候满满的幸福往事。
“三九补一冬,来年无病痛”。
作为一年之中最重要也是最寒冷的节气,冬至的养生必不可少。
御寒
冬至是“数九”的开始,这将意味着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天气将极速降温,所以帽子、围巾以及厚袜子,这些一定要准备,出门在外保暖御寒最重要。
养藏
根据天气变化,冬至后,天气寒冷、阳气伏藏,根据这一变化,此时养生当注重于“藏”:每天需做到早睡早起,不可过度操劳;避免急躁发怒,以免扰动闭藏在内的阳气;补养肾脏十分重要。
补阳
冬至时阴气达到极盛,阳气渐渐回升,根据这一趋势,冬至养生当补养阳气,“冬吃萝卜,夏吃姜”顺应规律,除了萝卜外,韭菜、菠菜也不能少。
益阴
滋益阴精也是冬至养生的重要内容,冬天阳气日衰,脾喜温恶冷,浓浊、肥腻和过咸的食物要少吃,太过辛辣刺激的食物尽量不去吃。
有严冬的光顾,必有春的到来
吃了冬至饭,一天长一线。
冬至是寒冷的开始,让人已有清晨“帘幕卷清霜,呵手试梅装”之感,然而“天时人事日相催,冬至阳生春又来”,仿佛能感受到阳气从地层下磅礴而来的气势,能听到地下万物的涌动,河流潺潺,草木新芽,春天的脚步也便发出了铿锵声响。
冬至阳生春又来,冬至,太阳开始回来了,春天也越来越近,一年四季的光临与轮回,不正是我们自己人生经临的见证吗?
冬至冬至,幸福悄然而至
天时人事日相催,冬至阳生春又来。
新的一年愿我的祝福能像这冬至的阳光,为您驱走严寒,送去温暖。
冬至拉长了黑夜,变不了对你的思念;冬至冷却了空气,冰冻不了对你的牵挂;冬至点缀了四季,再美的日子也不能忘了给你问候。
愿你余生,芳华犹在,平安喜乐。
百花开而春至,百川汇而夏至,百草黄而秋至,问候来而冬至。
每一个雪花,都是送给春天;每一个机会,都是送给你我;每一个明天,都靠今天把握;每一个成功,都蕴含着执着。
冬至,预示着你:机会将至、好运将至、成功将至、幸福将至,健康快乐与你保持一致!
年关将至,一年已尽。时光匆匆又一冬,岁月悠悠又一年。
古人云:“冬至前后,君子安身静体,百官绝事”辛苦了一年,将忙忙碌碌暂停,与悲悲戚戚告别。
回首一年过往,感谢自己,从没被困难打败;感谢自己,始终对明天充满期待。
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,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。
在这个吉日里,祝愿你岁岁皆安;愿你惦念的人能和你道早安;愿你独闯的日子里不觉得孤单;愿你有人疼也有人爱,每一天都充满温暖。
冬至,祝你冬至快乐,阖家欢乐团圆,健康幸福美满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