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华中农业大学一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学术造假行为案件,戳中了当前中国高校学术界的痛点。在一份长达125页的举报信里,11名直击案件核心的当事人——同属受涉事教授黄某某指导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公开表示,黄某某存在伪造、篡改实验数据和图片、科研伦文不当署名等多项学术造假行为,且有指导学生失职失责、言语不当、敷衍教学问题,更在财务方面存在对部分研究生少发助研津贴等行为。
这俨然像是对中国高教界的一记重拳,更是对黄某某个人职业生涯和道德伦理的严重冲击。有关部门对此立即展开了调查,在证实上述事实后,学校随即决定撤销黄某某的所有校内职务,并解除了与其的聘用合同。
如此严重的问题,不仅在舆论界引发了热议,也在学术界予以了高度重视。这些学生们的勇敢出声,实质性地揭开了目前部分高校科研环境中存在的问题,同时也点亮了对于高校学术伦理教育的深入思考。
公开信息显示,黄某某是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现任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主任,研究方向为动物分子营养学和饲料加工工艺。他曾主持“十四五”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国家“973”计划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瑞典国际青年基金、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新教师基金等科研项目。
换言之,黄某某在学术界的成就和地位,最初是建立在其各种优秀学术成果之上的。然而,这个所谓的“优秀”,在被举报后被揭示出的真实面貌却令人惊愕。
报告中明确指出,黄某某作为通讯作者发表的10篇论文存在伪造、篡改实验数据和图片,2篇论文不当署名,1项科研项目的申请书和1项科研项目的结题报告使用了存在学术不端的论文。他主编的《饲料智能加工生产学》教材重复了他人出版教材的部分内容,且未注明出处。从这可以看出,黄某某的学术成就几乎完全建立在他的造假行为之上,其“优秀”外表下,藏着对科研伦理的严重玷污。
学术诚信是科研工作中的基石,是成就学术成果的最重要准则。但是,黄某某的行为公然践踏了这一基石,不仅损害了自身的声誉,同时也给其所在学校和全国的高校教育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。
在这之后,针对黄某某的处理决定被公开发布。学校决定撤销黄某某的所有校内职务,解除了与其的聘用合同。同时,学校对涉及其学术不端的科研论文、科研项目等进行了自查。对于黄某某指导的15名在读研究生,学校也已经为他们重新安排了新的导师,而因黄某某少发的助研津贴也已补偿到位。
这起事件的发生和处理向我们提醒,高校教育环境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,任何对学术伦理的亵渎都将付出代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