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为造车与不造车的故事雾霭缭绕,在2023年末终于拨云见日。
11月25日,华为与长安汽车在深圳签署了《投资合作备忘录》。经协商,华为拟成立一家新公司,聚焦智能网联汽车的智能驾驶系统及增量部件的研发、生产、销售和服务。
值得注意的是,华为在协议中明确表示:原则上不从事与目标公司竞争的业务,并对车企开放股权,成为多元化股权的公司。
言外之意,华为下定决心不造车,立足做智能汽车技术平台和基座,堪比操作系统领域的“安卓“。
11月29日,据报道,三位知情人士透露,华为向包括长安汽车在内的投资者出售股权后,其新的智能汽车软件和零部件公司的估值将高达2,500亿元人民币(346.7亿美元)。
两位知情人士称,长安汽车及其最终母公司、国有企业中国兵器装备集团(又称中国南车集团)正考虑分别收购新公司约35%和5%的股份,新公司的估值可能在2000亿至2500亿元人民币之间。
报道还称,潜在的小股东包括国有汽车制造商一汽集团和东风汽车集团。至少在未来两三年内,华为仍可能是最大的单一股东,持股比例为40%至50%。
12月1日,江淮汽车()发布公告称,将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签署《智能新能源汽车合作协议》。双方将基于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,在产品开发、 产制造、销售、服务等多个领域全面合作,打造豪华智能网联电动汽车。
据悉,华为还已向奇瑞、北汽发出邀请。
可以预见,这个开放创新平台,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,这属于华为的一次战略调整,也将深刻影响中国汽车产业格局。
华为效应
2021年初,余承东在华为内部会议上的讲话广受关注,内容非常劲爆霸气。
余董吐槽国内传统汽车厂,“品牌没品牌、渠道没渠道、零售没零售,没有哪一项东西行。连造车新势力都干不过,还能干过谁,所以我们一定要入场”。
同时余董还表示,希望上来一年就“干翻”特斯拉,“把奔驰宝马奥迪,三十几万到五十几万的这个车的空间,给他一把干掉,希望车单年销售迅速超过两百多万辆”。
被业界称为“余大嘴”的讲话难免有些夸大其词,但传统车企的弊病也非“一日之寒”。
传统车企的研发模式侧重于通用性的提升,通过设计参数的共享,实现生产辅具和模具的模块化,这种范式难以保持车型之间良好的个性化。
更无奈的是,车企领导们的工业化思维相对固化。
在传统车企的认知里,车企就是生产汽车、再卖给用户。但随着智能化技术的革新,汽车演变得愈来愈像移动终端,或者说是“四个轮子的机器人”——设计、配置、用户体验和产品服务都不可或缺,需要极强的产品思维,而这正是大多数传统车企的短板。
而且智能汽车与计算机、自动化专业强相关,各大车企的计算机人才相对缺乏,毕竟工资实在比不上互联网行业。
华为正好弥补了传统车企智能化技术和人才的不足。
2022年年报显示,自车BU部门成立以来,华为已向其投资30亿美元,研发团队已增至7000人。
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 ADS 2.0版本基于多传感器融合,摆脱了高精地图的限制,实现了高速、城区、泊车全场景的智能驾驶体验以及广泛的智能座舱应用,综合技术实力“遥遥领先”。
平安分析师表示,由于华为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技术方面的竞争优势,华为在汽车行业的影响力不断增强,配备华为技术包的汽车的年销量短期内将达到100万辆。
汽车分析师表示,华为对尚未拥有自己解决方案的中小型车企具有吸引力,华为的技术将提高他们的销量。
事实上,今年A股最火的线之一,就包括圣龙股份、赛力斯、科利尔、银宝山新、铭科精技等的华为汽车链企业,在资本市场上备受追捧。
“华为效应”已经显现。
余承东表示,中国需要一个以“火车头”为主导、汽车企业共同打造的智能电动汽车平台。
华为成立汽车子公司,对整个中国汽车产业链,尤其是智能化发展,是一件重大事件。
此前,不少车企对华为甚为担心,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曾表示,“华为提供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将把汽车制造商变成硬件公司。这就好像我们变成了肉体,而他们是灵魂。这是我们不能接受的,我们想保留我们的灵魂。”
如今华为的新战略或将为之带来转变。
广发证券(GF )发布研究报告称,华为成立汽车子公司此举巩固了华为作为汽车行业 “一级 “供应商的地位,并减少了现有企业对华为可能成为汽车制造商竞争对手的担忧。
分析师刘雪峰写道: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行业对华为的抵触情绪。
华为作为智能方案供应商,成立新公司让车企可以参与入股,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车企间的信任问题,有助于加速中国汽车智能化的发展。
阿维塔与赛力斯们“得”与“失”
华为目前与车企有三种合作模式。
一是类似博世的传统TIER 1零部件供应商,主要为车企供应硬件侧的电驱、摄像头、毫米波雷达、激光雷达,以及软件侧的智能座舱、智能驾驶等零部件与解决方案。
二是 (HI),即向车企提供整套硬件、智能座舱及智能驾驶解决方案。车企将核心技术底座完全交付给华为,长安旗下的阿维塔采用的HI模式。
第三种即智选车模式,这种模式华为除参与汽车产品设计外,同时发动自身渠道优势,帮助车企卖车。代表品牌为赛力斯旗下的问界,以及奇瑞的智界。
华为与长安旗下阿维塔、赛力斯可谓“三角恋“关系。
长安作为华为新公司持股比例最高(最高达40%)的整车企业,成为核心受益方。华为与长安官宣之后,长安汽车的股价暴增近10%。
长安自主品牌不仅包括CS、逸动、欧尚等系列燃油车,还有阿维塔、深蓝、起源等新能源汽车品牌。
深蓝和起源品牌定位中低端,涵盖5-20万元市场;阿维塔品牌定位中高端,合作方还包括华为和宁德时代,产品覆盖30万元以上豪华车市场,持续推进电动化、智能化转型。
分析师预测:2023年长安预计新能源汽车销量45-50万辆;2024年预计销量增长至200万辆,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提升至110万辆。对于长安而言,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从2023年底的30%增长至2024年的超40%。
绑定华为后,长安汽车将获得新的增长引擎,也让资本市场倍感振奋。尤其是阿维塔品牌将搭载华为最前沿智能汽车技术。
日前,阿维塔科技宣布,11月阿维塔11交付4080台,持续热销稳步攀升;阿维塔12上市热销,大定订单突破20000台。阿维塔12全系搭载基于 4开发的鸿蒙座舱,及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 ADS 2.0。
长安是最大的赢家。但是,那些华为新公司后来入股企业就不一定如此幸运了……
例如,与华为合作推出AITO问界的长期合作伙伴赛力斯的股价在次日盘中交易中暴跌 7.45%。
在华为与长安签署合作备忘录之后,赛力斯“被迫”发表《情况声明》,特别强调,对华为的新企业表示欢迎,同时表示目前与华为的合作关系保持不变。赛力斯还透露,它收到了向新公司投资的邀请,并正在就潜在的投资与合作进行积极讨论。
对于那些华为智选模式的车企,命运更加被“拿捏”,也不可能享受长安阿维塔这般待遇,倘若不加入新公司,甚至可能成为华为的“弃子”。
长安方面表示,华为智选模式短期内对新公司有利,因为它有终端用量。未来长远看,华为内部会逐步把这部分业务重新梳理,最终回归终端手机消费业务。
目前,包括奇瑞和北汽在内的其他汽车制造商合作伙伴均保持沉默。北汽旗下上市子公司北汽蓝谷的股价跌0.79%。
结语
华为智能汽车技术风光无限,但真实“日子”并不好过。
去年7月,余承东曾坦言:“汽车业务是一个烧钱的业务,华为每年投入研发十几亿美元,目前也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”,余承东的压力不小。
财报显示,今年上半年华为在智能汽车业务的营收仅有10亿元,仅占公司总营收的0.3%,去年全年,华为在智能汽车业务上的营收也仅有20.77亿元,仅占华为总营收的0.3%。
2024年临近,智能汽车产业将迎来大洗牌,车企“团战”已经开启,蔚来换电拉拢吉利、长安;华为加速扩大朋友圈,让传统车企分摊高额研发费用,奔赴明年的智能电动汽车决战。
华为新公司在智能汽车领域采取平台加生态的战略,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合作,打造了一个闭环的商业模式,未来不排除独立IPO上市。
凭借华为在智能化水平方面具备领先优势,以及渠道和营销管理优势,期待华为能带领中国车企像智能手机一样,在全球舞台占据一席之地。
参考链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