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卫生组织于7月23日宣布猴痘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。这种“新传染病”的症状是什么?如何传播?如何预防?今天就带你去了解一下。
1.什么是猴痘?
猴痘不是“新传染病”。早在1970年就有人间感染的报道,之后主要流行于中非和西非国家。引起猴痘的病virus(猴痘病毒),是一种DNA双链病毒,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,与天花病毒关系密切。
猴痘是一种人畜共患病。它不仅感染猴子,而且是人类首次在猴子身上发现,其主要症状是皮肤水疱或皮疹,因此被称为“猴痘”。实际上,许多动物是猴痘病毒的天然宿主,包括啮齿动物和非人灵长类动物。
2.怎么传播?
猴痘病毒可能通过受损的皮肤、黏膜或呼吸道进入人体,从而引起感染。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动物传播,如被感染动物的抓伤或咬伤、接触感染动物的体液和血液等。食用烹饪不当的受感染动物也有风险。猴痘病毒也是人传人的。密切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飞沫和体液,或者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,都可能导致感染。
3.有什么症状?
感染猴痘病毒后,潜伏期约为7~14天(最长21天)。初期症状包括发热、头痛、肌痛、背痛、淋巴结肿大、乏力等。发热1~3天后,面部及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特征性皮疹症状。猴痘是自限性疾病。症状通常在14~28天内消退,但也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。在最近报道的病例中,死亡率约为3%~6%。
4.如何预防?
目前还没有针对猴痘病毒的特效药和疫苗,但世界卫生组织指出,接种天花疫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猴痘病毒。除此之外,我们还可以采取其他积极的预防措施。
在猴痘病毒流行地区,我们要尽量避免与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(包括患病或死亡的动物)发生接触,不要直接接触动物的血和肉,必须彻底煮熟后才能食用。
处理染病动物或感染组织以及在屠宰过程中,都应配戴手套及其他适当的防护用品。
如果必须接触猴痘病人,应避免身体密切接触,避免与可疑感染者发生性行为,避免共用生活用品(如床上用品、衣物等)。
照看或探视病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,如佩戴一次性乳胶手套、医用防护口罩、一次性隔离衣等。
一定要注意做好手部卫生,及时用肥皂、洗手液等在流动水下洗手。
任何一个疾病的来袭
我们都无需恐慌
只要树立正确的个人防护意识
加强个人防护措施
千万要不信谣不传谣哟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