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11日,日本大地震发生一个月后,灾区的清理和重建工作全面展开,但福岛核电站形势依然严峻。地震、海啸使日本经济遭受短期顿挫,而核辐射、电力短缺等问题长期化,将是妨碍日本震后经济复苏的更大麻烦。
汽车业:开工率只有一半
日本内阁府上月底发布的损失测算显示,仅道路、港口、上下水道等基础设施和企业设备的直接损失,最多可达25万亿日元(约合2945亿美元),远超1995年阪神大地震时的10万亿日元(约合1178亿美元)损失。日本损害保险协会估计,最终保险理赔请求可能达到50万件,总额超过1万亿日元(约合118亿美元),是阪神大地震保险理赔金额的10倍以上。
灾难损失几乎遍及各行各业,波及日本大部分区域。日本内阁府8日公布的“景气观察”指数显示,3月份街头景气判断指数环比下滑20.7点至27.7点,仅为景气合格数值的一半,也是自该数据2000年有统计以来下滑幅度最大的一次。
日本东部海岸集中了大量钢铁、石化、制造业和核电工业等日本重点产业和支柱行业。地震及海啸给沿岸产业造成大范围影响。震后一个月,许多企业仍受困于零部件供应不足。
以汽车业为例,日本三大汽车厂商先后宣布本月全面恢复生产,但开工率只有平时的一半。其他如电子、电器、芯片、精密仪器等日本优势制造业同样受困于零部件库存不足、物流瓶颈等问题。
电力不足,更是日本企业的心头大患。日本政府8日决定,为应对夏季电力供应的巨大缺口,将对企业等用电大户实行“限电令”。根据“限电令”,7月至9月用电高峰季,大企业等用电大户用电量必须减少25%,否则将受行政处罚。
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估算,以关东和东北地区为主,今年日本全国供电能力最多将下滑4.5%,供电缺口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3.9万亿日元。
农林渔牧业:长期受害
近期日元持续走低,也给企业生产和出口带来不确定性。日元走低,原本有利于企业出口,但受地震和电力短缺影响,企业产能受限,出口增量有限,而原料和能源等进口成本上升,反而使企业雪上加霜。
生产恢复不易,占日本经济六成左右的消费也不乐观。震后,民众普遍消费意愿低迷,出于对未来就业和收入前景的担心,消费信心出现恶化迹象。
日本的农林渔牧业则受到海啸和核辐射双重打击。日本农林水产省数据显示,东部沿海的青森、岩手、福岛、宫城、茨城、千叶六县,遭海水淹过的农田达2.36万公顷,其中,宫城被淹农田占全县农田面积的11%。
占日本渔业产值四分之一的六县渔业也遭重挫。农林水产省估算,仅渔业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800亿日元(约合21亿美元)。更糟糕的是,一旦核电站危机迟迟不能解决,福岛及其周边地区的农业、渔业、畜牧乳品业恐将长期受害。
旅游业:外国游客寥寥可数
旅游观光业也备受打击。东京入境管理局数据显示,3月11日至31日,由成田机场入境的外国人只有去年同期的四分之一。大阪入境管理局的数据也显示,3月18日以来,大阪日均入境外国人比去年同期减少一半。
虽然已到赏樱季节,但富士山脚下的箱根、东京浅草等景点,秋叶原、银座等购物街上,如今外国游客寥寥可数。地处关西的京都游客也比往年少了80%至90%。
国内旅游业也陷入低迷。日本最大旅行社JTB发布的数据显示,4月份日本国内旅游预约合同同比减少三成。可以预见,日本政府的“观光立国”战略遇到考验。
今后一段时期,灾区为中心的就业形势恐将吃紧。日本央行行长白川方明11日在央行会议上重申,当前日本国内景气受到沉重“下行”压力。由此来看,日本经济复苏前途将面临严峻挑战。
(解放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