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第六季开播至今,61岁的叶童意外成为话题中心。这位以许仙形象深入人心的金像奖影后,在节目中展现出与温柔外表截然不同的犀利风格,其拒绝套路化评价的直率态度引发广泛讨论。
最引发热议的是初舞台点评环节。当某年轻歌手完成表演后,现场评委房琪用”像钻石般闪耀”等华丽辞藻称赞时,叶童突然打断:”我们能不能说点实际的?比如第二段副歌明显气息不稳。”现场瞬间凝固的表情被网友制成表情包疯传。
“叶童老师撕碎了综艺节目的虚假温情。”娱乐评论人”麦田守望者”如此评价。他指出这段3分钟的对话值得载入内娱史册:”当她说’观众不是傻子,假话比真话更伤人’时,摄影机扫到的每个姐姐表情都值得玩味。”
记者发现,叶童在后续采访中的解释更显智慧:”不是说不能鼓励,但应该告诉她们哪里做得好、哪里真需要改进。否则来这个节目干什么?在家听赞美就好了。”这种态度获得大量从业者声援,某选秀节目导演匿名表示:”现在太多人把客套当情商,把真实当低情商。”
年轻观众的反应出人意料。B站上”叶童点评cut”视频弹幕中,90%是”求叶老师骂醒我””这才是尊重舞台”等正向反馈。00后大学生小陈的观点颇具代表性:”我们厌恶的不是批评,而是无意义的吹捧。叶童让我想起严格但靠谱的大学导师。”
对比往季节目可以发现,随着观众审美提升,”全夸式”综艺确实面临瓶颈。第三季某姐姐在真人秀部分坦言:”所有人都说很棒,但我自己知道根本没发挥好,这种安慰反而更焦虑。”这段当时被剪掉的花絮,如今被翻出来视为预言。
业内资深策划阿Ken透露:”叶童效应正在改变节目走向。最新录制的突围赛,姐姐们明显更愿意展现真实状态。”他举例说,有选手主动要求重录没发挥好的段落,这在以往追求”完美形象”的录制中很难想象。
心理学专家黄教授从代际角度分析:”60后艺人的专业主义与Z世代追求真实的价值观,在这个场景中产生了奇妙共鸣。”他认为这反映了公众对”伪精致”的厌倦,渴望重建基于实力的评价体系。
截至发稿,叶童相关话题阅读量已突破8亿。耐人寻味的是,被她直言点评的选手们纷纷发文感谢,其中一位写道:”终于有人把我当成真正的职业艺人而非需要呵护的瓷娃娃。”这或许预示着娱乐圈评价体系正在迎来新的转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