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新闻 2019吡非尼酮医保准入记:一粒药背后的生命经济学

2019吡非尼酮医保准入记:一粒药背后的生命经济学

2019年11月28日,国家医保局谈判代表与药企代表长达4小时的拉锯战结束后,吡非尼酮(艾思瑞)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(IPF)的年度费用从7.3万元骤降至1.8万元。这场被载入医保谈判史的”灵魂砍价”,让5.8万中国IPF患者首次看到长期生存的希望。

价格断崖背后的博弈
原研企业日本盐野义在谈判中三次离席,最终接受76%降幅。医保方亮出的底牌是流行病学数据:IPF患者5年生存率仅20%,但坚持用药可提升至40%。精算模型显示,纳入医保后患者用药依从性预计提升3倍,反而减少晚期肺移植等更高昂支出。

临床价值重构
此前国内仅30%患者能负担全疗程,部分医生不得不采用”吃三停四”的折中方案。北京协和医院徐作军教授指出:”医保准入让吡非尼酮从奢侈品变为基础治疗,我们终于能按国际指南规范用药。”

支付创新的蝴蝶效应
该案例催生了2020年医保”按疗效付费”试点——患者用药12周后若肺功能无改善,企业需返还30%药费。这种风险共担模式,后来被复制到奥希替尼等抗癌药谈判中。(数据追踪:2023年吡非尼酮年用量达医保前的17倍)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用户投稿,需要消费、投资的项目请注意识别真伪,谨防上当受骗,本站只负责信息刊登,不提供内容鉴别及纠纷问题。投稿内容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。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