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年来,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,城市绿化不再仅仅追求美观,更注重生态友好与居民健康。早在2020年,北京市就已启动易致敏树种的更换计划,以减少春季花粉症和飞絮对市民的影响。
易致敏树种的困扰
北京过去广泛种植的杨柳树(雌株)、法国梧桐(悬铃木)和柏树,是春季过敏的主要源头。杨柳飞絮不仅容易引发呼吸道不适,还可能造成火灾隐患;法国梧桐的果毛和花粉则让不少市民在春季饱受鼻炎、结膜炎之苦。
科学替换,打造健康绿城
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采取“短期抑制+长期替换”的策略:
- 短期:对现有杨柳雌株注射抑制剂,减少飞絮产生。
- 长期:逐步替换为低致敏树种,如国槐、银杏、白蜡等,并在新建公园、道路绿化中优先选用无絮杨树新品种。
成效初显,市民感受明显
经过4年的调整,五环内的飞絮量已下降40%,部分重点区域如城市副中心、冬奥场馆周边基本实现低敏绿化。未来,北京还将结合智慧园林系统,实时监测花粉浓度,为市民提供更精准的健康预警。
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城市宜居性,也为全国城市绿化提供了可借鉴的“低敏模式”。